“村里入戶道路要建好了,疫情期間村小組干部挨家挨戶做了宣傳,現在大家都在忙地里的活計……”近日,由西疇縣紀委監委、鄉紀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三級干部組成的一個特別的監督小組再次來到西疇縣法斗鄉老寨村委會上岔河村小組,向當地群眾了解村小組干部的工作情況。
去年9月,同樣是這個監督小組,在沿村走訪過程中,有群眾反映,脫貧出列后村小組干部不太理事了。“脫貧就卸力?”這個苗頭性問題引起了大家的重視,監督小組立即深入調查,了解到上岔河村小組群眾居住分散,村民反映要硬化入戶道路,村小組干部擔心脫貧出列后上級來的項目少了,怕做不好工作,所以有了“撂挑子”的想法。監督小組立即兵分兩路,一方面做村小組干部思想工作,克服畏難情緒;一方面積極協調項目和資金,推動入戶路建設。
這樣的監督小組,在該縣有73個。西疇縣2019年4月實現整縣脫貧后,縣紀委監委也跟著轉變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工作的重點和方向,針對摘帽后就懈怠卸力,以及基層監督不聚焦、不精準和不敢監督、不會監督的問題,探索推行“雙掛三聯”工作模式,整合縣鄉村三級監督力量,把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轉化為制度安排,落實到群眾的家門口。
“雙掛”,即縣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掛鉤鄉(鎮)、紀檢監察干部掛鉤村委會(社區),一級帶著一級干,督促指導逐步落實監督第一職責,壓實脫貧不返貧的“后招”。“三聯”,即縣鄉村三級聯動發力,聚焦單個問題解決,統籌監督力量,變“單打獨斗”為“片區作戰”“報團作戰”。
掛鉤干部每季度至少到基層一線走訪了解情況一次,能解決的問題當面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統一匯總到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結合信訪舉報和巡察發現的問題,定期分析研判。屬于單村獨戶反映的因病因災因學方面的個性問題,交由負責該村的監督小組推動解決;屬于基層設施建設、后續產業發展方面的共性問題,交由所有監督小組全面摸排過“篩子”。
截至目前,該縣“雙掛三聯”監督小組共走訪270個村小組、黨員群眾1047人(次),在一線“擺攤設點”接訪群眾570余人(次),發現和督促整改問題224個,移交問題線索3件。“就像加掛了一個‘動車組’,一起發力,運行效率更高了。”該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介紹,這種模式,更有利于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去年全縣問責的數量并不多,但解決的問題卻不少。(熊永發)